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
甘肅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 發表時間:2025-08-18 15:51:44瀏覽次數:164
甘肅省地處我國西北內陸,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,環境壓力較大。同時,省內部分區域冬季寒冷漫長,清潔供暖需求迫切。甘肅省擁有較為豐富的地熱資源稟賦,加快其勘查與開發利用,既是落實國家“雙碳”戰略、優化本省能源結構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、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。2024年3月,《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(2021-2035年)》正式印發,明確提出“推動清潔能源基地建設,支持地熱能開發利用,推進中深層地熱能供暖,開展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,提高地熱資源利用率”,并將地熱作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優勢礦產重點推進。這為甘肅省地熱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。
(一)勘查工作現狀
總體程度偏低:全省地熱資源的系統性、專門性勘查工作開展較晚,投入資金和工作量相對不足。相較于煤炭、金屬等傳統優勢礦產,地熱勘查的廣度和深度均有較大差距。
投入工作不均衡: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部分地段(如敦煌、金昌、張掖)和蘭州周邊等經濟相對發達或有明確開發需求的城市區域,以及已知溫泉點周邊。隴東盆地等潛力巨大區域的大規??辈閯倓偲鸩剑钸B山、西秦嶺地熱帶整體勘查程度很低,存在大量“勘查空白區”。
成果精度有限:現有勘查資料多為基礎性調查或初步評價,對資源量(尤其是可采資源量)、熱儲參數(滲透性、回灌能力)、動態變化規律等方面的掌握不夠精準,難以完全支撐深層次的開發利用規劃和項目設計,存在一定的開發風險。
(二)開發利用現狀
開發規模小、程度低:全省地熱能利用總量占能源消費的比重較低。開發方式以溫泉洗浴、療養、旅游等初級利用為主,供暖(尤其是中深層地熱供暖)、農業溫室種植、工業干燥等規模化、高效化利用處于起步或小范圍示范階段,尚未形成產業規模。
利用技術相對簡單:絕大多數已開發項目采用“取熱不取水”或“直接利用+尾水排放”的模式。對地熱資源進行“取熱取水”綜合利用(如提取礦物質)、梯級利用(如高溫發電-中溫供暖-低溫養殖)以及保障可持續性的關鍵核心技術“同層回灌”的應用非常有限,且存在技術難題。
二、 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瓶頸
(一)勘查程度低,資源家底不清,風險大
資源評價精度不足:大量區域缺乏系統性勘查,資源總量、可采量、分布特征不清??辈榭瞻讌^占比高,潛在資源未能有效識別。
關鍵參數缺失:熱儲的滲透性、孔隙度、回灌能力、動態補給能力等關鍵參數獲取不足,影響開發方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評估。
投資決策依據不足:企業和社會資本因資源不確定性大、開發風險高而投資意愿不強,限制了市場化進程。
地熱勘查開發(尤其是中深層)初始投資巨大(主要是鉆井成本、開發投資),且項目回收周期長,市場風險較高。當前沒有成熟的、可復制的商業投資和運營模式,社會資本進入渠道不暢。
(三)規劃引導與產業融合不足
省級地熱專項規劃或詳細實施方案尚未完全落地,與國土空間規劃、能源規劃、供暖規劃、文旅規劃等銜接不夠緊密,導致項目選址、用地、并網等環節存在障礙。當前利用主要集中于初級消費(洗?。?,與現代農業(溫室、養殖)、健康產業(康養)、特色旅游(溫泉小鎮)等深度融合不夠,未能充分發揮地熱資源的綜合價值,經濟效益未最大化。
三、 對策與建議
(一)強化頂層設計與科學規劃
盡快編制實施省級地熱專項規劃:基于《國土空間規劃》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要求,結合生態環保、水資源管理約束,編制《甘肅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(2026-2035年)》,明確發展目標、重點任務、區域布局(優先開發區、鼓勵區、限制區)、技術路線等。
精準劃定靶區與項目庫建設:在規劃指導下,優選資源條件好、市場需求大、開發條件優的區域(如隴東盆地核心區、蘭州-榆中盆地、河西走廊重點城市群、優質溫泉點周邊)作為重點勘查開發靶區,建立省級地熱開發重點項目庫。
加強規劃協同:確保地熱規劃與能源發展、城鄉建設、環境保護、文化旅游、農業農村等規劃充分銜接,在空間布局、基礎設施配套、政策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。
(二)加大勘查投入力度,摸清資源家底
設立地熱勘查專項資金:省級財政設立地熱資源勘查專項,并積極爭取國家地質勘查基金、清潔能源發展基金等支持,持續加大公益性、基礎性勘查投入。
聚焦重點區域與空白區:優先保障重點靶區的勘查投入,盡快取得突破性成果。探索“政府引導、企業參與、風險共擔、收益共享”的空白區勘查新機制,適度降低空白區項目績效目標要求,鼓勵地勘單位和企業向空白區進軍。
堅持綠色勘查: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貫穿勘查設計、施工、恢復全過程,采用環保鉆探工藝,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
(三)深化體制機制改革,優化營商環境
理順管理體制:建立省級層面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協調領導小組(或聯席會議制度),由省政府領導牽頭,自然資源、水利、生態環境、能源、住建等部門參與,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,特別是簡化優化審批流程。
創新審批機制:探索地熱項目“礦權+取水許可”聯辦機制或“一站式”服務。對實施同層回灌的地熱項目,研究制定區別于普通取水的許可管理辦法,簡化程序、優先審批。明確回灌水量視為資源節約量,在取水許可總量中予以核減等激勵措施。
完善政策支持體系、探索多元化商業模式: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模式,吸引社會資本和專業能源服務公司參與投資、建設和運營。
(四) 推動產業深度融合,拓展應用場景
大力推廣地熱清潔供暖:將中深層地熱供暖作為城市(尤其蘭州、金昌、天水等)和縣城清潔取暖的重要路徑,納入城市供熱規劃。鼓勵在新建城區、產業園區、大型公共建筑優先采用地熱供暖。
發展特色“地熱+”產業:
地熱+現代農業:在河西走廊、隴東等地推廣地熱溫室種植(蔬菜、花卉)、水產養殖(熱帶魚、蝦)、農產品烘干等。
地熱+健康養生:依托優質溫泉資源(如麥積、武山、通渭),發展高端溫泉康養、醫療保健、康復療養產業,打造特色康養小鎮。
地熱+文化旅游:將溫泉開發與自然風光、歷史文化資源整合,打造集休閑度假、觀光體驗、文化展示于一體的溫泉旅游目的地。
(五) 加強示范引領與宣傳推廣,打造甘肅品牌
在重點靶區(如隴東盆地、蘭州、河西走廊節點城市),高標準建設集“勘查-開發-回灌-梯級利用-智能管理”于一體的地熱能綜合開發利用示范項目,充分展示技術可行性和經濟環境效益,發揮引領帶動作用。及時總結省內外優秀地熱項目的規劃、技術、管理、融資模式等經驗,形成典型案例庫,在全省范圍內宣傳推廣。利用多種媒體渠道,加強對地熱資源清潔可再生特性、利用價值、成功案例的宣傳,提高政府、企業和社會公眾對發展地熱產業的認識和接受度。支持企業創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熱開發利用品牌,通過品牌建設提升產業價值和市場競爭力。
四、結語
推動甘肅省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,必須采取系統性的綜合措施。關鍵在于:強化科學規劃引領,精準布局發展重點;持續加大勘查投入,特別是空白區風險勘探,摸清資源底數;集中力量攻克回灌等核心技術難關,提升開發利用效率;深化體制機制改革,破除取水許可等制度障礙,完善財稅金融等激勵政策;大力推廣地熱清潔供暖,積極發展“地熱+”特色產業,實現多產融合;建設高水平示范工程,加強科普宣傳與品牌建設,營造良好發展氛圍;同時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。